当前位置:首页 > 田野论坛

葛剑雄:《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序

作者: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12-18    浏览次数:


《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序

 

葛剑雄

 

在世界上最长的三条大河中,像长江三峡这样气象万千的峡谷绝无仅有,不愧为自然的奇迹。

在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孕育并连接着如此威武雄壮的历史、瑰丽多采的文化、星光辉映的人物,长江三峡更不愧是人类社会的奇迹。

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区位地缘,数千年的人类历史,造就了独特的三峡文化。巫奉猿人、大溪文化、巴人土船、峡江悬棺、彝陵战火、白帝遗恨、唐宋诗迹、锁江铁链、畲田盐厂、大江轻舟、纤夫号子、峡谷码头、湖广移民、干栏吊脚、救生红船、平都鬼城、开埠重庆、挂旗木船、西人探峡、川江铁路、西进民生、抗日烽火、浩荡出川……点点滴滴,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

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峡平湖更引发了人沧桑巨变。如何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既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也是这几代人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生态、环保、地理、历史、考古等方面的学者理应承担更重大的责任。历史地理学者在复原长江三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变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历史地图是记录和展示这些成果的有效形式。

蓝勇教授和他创办主持的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较早开展对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的研究,1993年就发表了以三峡区域为空间的历史学论文,先后承担了有关三峡历史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图再现研究》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立项。八年多来,在研究所师生的努力下,在历史地理学界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经星球地图出版社的精心编制,终于完成了这部洋洋大观的《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

这部历史地图集,分成自然、政区、人口、经济、交通、城镇、军事、文化八个图组,共有地图200多幅,相关释文30多万字,各种照片370多幅。综观全书,我认为有四个特点:第一,地图内容全面,覆盖诸多方面,尤其重视显示航道和水库蓄水前的乡镇,充分反映了长江三峡的人文地理特点和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化。由于蓄水前的大多数乡镇并未留下地图,地图集中的乡镇地图大多是研究所师生经实地考察编制的。其中古代图幅的编制,也是以大量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第二,地图编绘严谨可靠。某些历史政区地图在复原界线时相当随意,在缺乏基本空间数据的情况下盲目复原植被分布,使历史地图的科学性受到质疑。本图集的编者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放弃历代植被图的绘制,只在严密考证的基础上画出清末县界。第三,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特殊的地理景观,对非专业的读者更是如此。长江三峡地区有幸保存了不少老照片,研究所的师生又抢救性地拍下大量消逝中的景观,为三峡留下了全景式的历史记录。第四,地图集配发了30多万字的学术性释文,既为地图上的内容补充了扎实的文献根据和研究成果,增强了图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也为读者扩展信息或深入探索提供了确切的途径和线索。

此项目开题之初,我有幸参与研讨。八年多来,蓝勇教授与研究所师生跋涉于三峡山水,艰辛倍尝;穷搜海内外图籍,用力惟勤。其间阶段性成果《重庆古旧地图研究》上下卷问世,得先阅为快。又不时能拜读相关成果,更深信其胜券在握。如今终见项目圆满完成,自然不胜欣喜。蓝勇教授索序,我自乐意应命,谨录所闻所思,以彰巨献。

 

                                                     201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