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4日,在蓝勇、杨光华、马强、马剑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三十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前往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省竹溪县、湖北省十堰市和四川省平昌县进行秋季田野教学考察活动。本次田野考察,历时四天,跨越四省(市),行程约1500公里,考察师生穿山渡水、晓行夜宿,深切感受了渝、鄂、陕、川四省(市)交界地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
11月1日上午七点,考察队从北碚出发,沿沪渝高速和奉溪高速经渝北、长寿、垫江、梁平、万州、云阳和奉节,于当天下午抵达首站巫溪县,先后对境内“大宁河古栈道遗址”、“荆竹坝岩棺群”和“宁厂古镇(包括宁厂盐业遗址)”进行了考察。据载,大宁河古栈道建于秦汉时期,是历史上巫溪“北上运盐,南下输卤”的重要通道,考察队停车取照时,古时的木制栈道早已了然无痕,徒遗崖壁上沿江排列的栈道孔,引人遐想。随后,考察队进入了因盐而兴、盛极一时的宁厂古镇,该镇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和古巫咸国核心所在,曾有“万灶盐烟”“万商云集”之盛景,但如今也已是盐厂废弃、楼颓街空,一派破败萧条之景。考察队穿行其中,听老师讲解着其过去的繁华,眼见着贯穿古镇首尾的断壁残垣,触摸着仍在汩汩流淌的白鹿盐泉,无不感慨。最后,乘着最后一丝日光,考察队来到了不远处的白鹿镇香树村,考察东溪河荆竹峡西岸的荆竹坝岩棺群。该岩棺群位于高出河面100-140米的悬崖绝壁之上,堪称是迄今所知悬棺葬中年代最早、保存最集中的重要墓葬现象。至此,当日的考察结束,考察队在夜色中继续前行,沿201省道前往陕西省镇坪县,当晚夜宿镇坪城区。
11月2日,考察队先沿225省道行至陕西省平利县,后沿308省道向东进入湖北省竹溪县境内,对该县的“关垭子战场遗址”和“慈孝沟‘采皇木’摩崖”进行实地考察。关垭子战场遗址位于鄂陕交界处,西为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东为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两山夹峙,一线中通,史称“白土关”。关垭遗址主要包括瓮城、山堡寨、擂鼓台三个部分,三者遥相呼应、互为依托,是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慈孝沟“采皇木”摩崖位于湖北省竹溪县鄂坪乡慈孝沟村,在当地村民段宗祥(男,64岁)带领下,考察队师生在茂密山林中克服重重阻碍到达摩崖所在地。根据其记载得知,该摩崖成于明嘉靖戊午年(公元1558年),正文共73字。摩崖字体为阴刻楷书,布局饱满、圆润浑厚、刚劲有力,对于研究北京故宫修造历史、材料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结束对竹溪县的考察后,考察队沿麻安高速向东经竹山抵达房县,当晚住宿房县。
11月3日上午,考察队沿呼北高速与福银高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对武当山金顶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此处有一座金殿,敕建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为重檐庑殿式,九踩斗拱,仿木铜铸鎏金结构,面宽5.80米,进深4.20米,高5.54米,结构精巧,工艺精湛。殿内供奉玄天上帝、金童玉女、龟蛇二将、水火二神。前置金桌玉案。 殿内悬匾“金光妙像”一方,为清圣祖康熙大帝御笔,运笔舒展隽秀。站在金顶,极目四方,八百里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群峰起伏、众峰拱拥,蔚为壮观。当日下午,考察队沿福银高速、十天高速向西途径十堰市区、白河县、旬阳县抵达陕西省安康市区,当晚住宿安康。
11月4日,考察队离开安康,沿十天高速、包茂高速和恩广高速,途径紫阳县、万源市、宣汉县和达州市抵达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考察该县江口镇(原荔枝乡)杨柳村的“小宁城遗址”。小宁城是南宋末年,余玠领导四川军民抗击蒙古军队而修筑的城堡。现遗址仅存东、西、北三门及少量摩崖石刻。整座遗址位于通江河边的一处半岛上,因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在当地村民杨志荣(男,65岁)带领下,考察队师生穿越荆棘遍布、险象环生的复杂地带,对小宁城的西门、东门、南宋淳祐年间摩崖石刻和村内几座古墓进行实地考察。小宁城是宋蒙战争的遗址,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军事城防有着重要价值。当日下午六时许,考察队离开平昌县,沿恩广高速与包茂高速,经达州、大竹、邻水、渝北返回北碚,本次秋季考察正式结束。
田野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是本所优良传统和专业坚守。置身田野之中,跋涉山水之间,既锻炼了师生的田野能力,又丰富了师生的田野感知,更有助于专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利于学术思维的培养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