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至7日,在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蓝勇、杨光华、马强、马剑四位老师的带领下,三十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跟随老师们从北碚出发,一同前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广元市及广汉市,进行2020年秋季田野考察。
考察首日,师生们乘坐中巴准时从学校出发,沿着银昆高速向南充市蓬安县前行,于下午1时抵达蓬安县河舒镇。饭后,随即抵达本次考察的第一站,位于蓬安县河舒镇燕山寨的运山城遗址。作为“抗蒙八柱”之一的运山城,远观危崖耸立呈现桌状,易守难攻,在战事中具有着天然优势。师生沿着泥泞的盘山公路上行,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位于危崖边的宋代《宝祐纪功碑》以及东门遗址。《宝祐纪功碑》是南宋抗蒙名将余玠所刻,详细记述了运山城军民同心协力御敌之事。如今的石刻已多被侵蚀,但字迹仍显得苍虬有力,铁画银钩。下山后,考察队在夜色中赶往南充市阆中古城。
5日上午,考察队一行于阆中古城考察。阆中古城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现今保存较为完整,古香古色,文气盎然。漫步于阆中古城中,观赏老街。在文庙前稍作停留后,考察队探访了川北贡院。贡院,又称作“考棚”。川北贡院是清代士子科考应试之所,贡院的前身即是明代县试府试所在地,后于清代改为贡院,由于阆中在清初四川的地位,此院又被称为四川第一贡院。
在阆中市短暂停留后,考察队前往苍溪县寻觅另一处南宋抗蒙古城——大获城。该城三面临河,为嘉陵江上游地区险塞。大获城在元军攻占后逐渐废弃,如今只剩玄妙观台基存留在杂草之中。据史料记载,守将杨大渊投降蒙军后,大获城遂废,建筑毁于兵火之中,山顶的玄妙观是明正德十五年重修的。除玄妙观外,大获城目前还存留着一个南门。经多方探寻,考察队终于在一户老乡家的菜地下方找到这座仅存的南门,南门结构坚固,近八百年而未崩塌,门前小路较为逼仄,不易通行,易守难攻。大获城虽海拔不高,但以其地形险要,四周悬崖陡峭,并且与下游运山、青居、钓鱼城相互呼应,成为抗蒙山城中的重要据点。在西南山林中穿行许久后,考察队一行踏上前往广元市的路途。
6日,考察队来到广元明月峡,明月峡坐拥嘉陵水道、古栈道、金牛道、原108国道、宝成铁路等重要交通路线,堪称“中国道路交通史博物馆”。6日下午,我们一行来到昭化古城,寻访昭化古城与天雄关,昭化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地,金牛道穿城而过,城外桔柏渡为蜀道要津,是昭化城通向广元的第一个渡口。昭化城西的牛头山上则坐落着著名的关隘——天雄关。天雄关为金牛道上的重要关隘,扼控牛头山。天雄关位于牛头山腰,此处既能俯瞰山下昭化古城之全貌,又得远眺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之胜景。
7日,本次考察也接近尾声。上午11时许,我们来到德阳市白马关。白马关乃是由北向南进入成都平原的最后一道关隘,经此而后,便是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白马关内石板路上留有古人的车辙印,可称为“中国最早的轨道交通”。考察队又移步关外落凤坡,为《三国演义》中庞统陨落之地。下午,考察队来到了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久负盛名,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美妙绝伦,均为古蜀文明的代表。探寻完三星堆,考察行程也随之结束,车队踏上归程,于晚十点返碚,考察正式结束。
田野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是本所优良传统和专业坚守。置身田野之中,跋涉山水之间,既锻炼了师生的田野能力,又丰富了师生的田野感知,更有助于专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利于学术思维的培养与形成。